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

保養品順序完整整理


沒有正確的保養順序,除了浪費掉所費不貲的保養品,更會犧牲保養肌膚的機會成本。

下面Miz將針對保養順序以及條件做一個完整的整理。請注意:


※這些順序僅供原則性的參考,產品如果基於劑型/配方等等而有很特殊的使用順序,可酌參產品本身給予的指示使用之。

※皮膚很薄,能吸收的量有限,一般說來1-2道保養品就夠了,盡可能不要超過 3 。如果真的一次非要擦很多瓶不可的話(三瓶起),把每一瓶的用量適當的減少,或者是區分局部肌膚的需要,分區擦拭。很簡單的測試是,擦完全部保養品十分鐘後,皮膚沒辦法搓揉出多餘的保養品,才是最合理的總用量。


下面是先後順序的區分。
l   依照成分區分先後順序:--分子>分子>分子
1.          分子,再分子
分子:功能取向為抗老/美白等機能性成分的例如有左旋c、水楊酸、傳明酸、杏仁酸、胜肽、麴酸、熊果素、杜鵑花酸等;而功能取向較接近保濕的小分子成份有丁二醇、甘油、丙二醇、海藻糖等。
分子:成分上約為玻尿酸、膠原蛋白、多肽、酵母、生長因子(EGFFGF)、納豆萃取(γ-PGA)、黏多醣類等等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 小分子,後。
因為會互斥,先擦水性的才不會被擋在外面。(若產品特殊設計需先油後水時,再依產品之建議使用)
水性/中性養分:胺基酸、酵母萃取、麴酸、左旋C、酯化C
油性養分:磷脂質、棕櫚酸、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、油性抗氧化物(艾地苯)

l   依照質地區分太過粗略
由於分子大小與水、乳、膠、霜等劑型,及膚觸清不清爽並無絕對關連(多數成分都可以調配成任何劑型,例如玻尿酸可調配成水狀、乳狀、膠狀、霜狀等任何形態),故一般說的水霜,或者按清爽程度排順序,其實是稍嫌太過粗略的

以質地來說,唯一稍有幫助的判斷,則是為了找出大分子的產品。一般來說摻有較多高分子膠或具有大分子的產品,在質地上會多呈凝膠劑型,單獨使用後會搓得出屑屑/擦上後肌膚立即有光滑細緻感/擦後上妝有粉狀的屑屑產生,易造成脫妝情形的產品應放在最後一道。舉例來說,一款很稠、含有大分子膠的精華液和沒有大分子成分的機能性乳霜(指乳霜有抗氧化成分、小分子油性營養成分等)相比較,依照前面的分子原則,便可以判斷是乳霜先擦,精華液後擦,以免含很多大分子的精華液擋住後續營養成分的進入。


l   依照功能區分先後順序:越深層的成份先擦。

如果分子量差不多,則越深層的成份先擦。如果產品本身沒有非常清楚的分類歸屬,就依照越需要的功能就越先擦。
順序   主要功能        說明
1.        抗痘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A酸/杜鵑花酸等抗痘成分
2.         抗老/緊實      訴求緊緻肌膚及抗老※
3.        增生膠原        訴求能促進膠原蛋白增生
4.         美白膚色        促進黑色素代謝、或抑制黑色素形成,以達成美白的目的
5.         抗氧化            抗氧化、抗自由基的類胡蘿蔔素/多酚/Q10/維他命CE
6.        角質更新        調理角質細胞代謝情形
7.        保濕補水        能補充細胞水分
8.        控油平衡        維持肌膚表面油脂正常分泌
9.        隔離防曬        保養的最後一道
※任何品牌聲稱產品中的成分可以直達真皮層、直接補充真皮層膠原蛋白、黏多醣、彈力蛋白、幹細胞等之不足,都是誇大不真實的。植物胎盤素回春更是笑話,植物沒有胎盤謝謝。胺基酸/皮膚生長因子/酵母萃取則是比較可以合理判斷的成分。